索引號
011056632/2022-19760
主題分類
人事工作;科技;政務公開
發布日期
2022-05-08
發文字號
隨政發〔2022〕15號
效力狀態
有效
編輯
張春燕
審核
楊文明
發布機構
隨州市政府辦公室
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炎帝人才支持計劃加快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若干措施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化

炎帝人才支持計劃加快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

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若干措施的通知

隨政發〔2022〕1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隨州高新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關于深化炎帝人才支持計劃加快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5月8日

關于深化炎帝人才支持計劃加快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性人才中心和

創新高地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炎帝人才支持計劃,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加快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區域性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更好服務“漢襄肱骨、神韻隨州”建設,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聚焦抓好六類人才建設

(一)驅動黨政人才服務發展。聚焦培養具備“七種能力”“八項本領”的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大力實施“領導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和“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行動計劃”,積極組織干部赴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做好“1+N”干部掛職,增強黨政干部服務發展本領。聚焦建設高素質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人才隊伍,優化招商專班人員選調、考核和激勵機制,發揮隨州籍和曾在隨州工作的在外優秀人才作用,選聘“招商大使”,培育“引才達人”,提升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水平。(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招商局、市國資委)

(二)集聚戰略人才引領發展。聚焦集聚戰略科學家、企業策劃家等戰略人才,積極爭取湖北“楚天英才計劃”系列項目,全面深化市校合作,持續擴大人才對外開放,切實用好下沉智力資源,不斷提升柔性引才質效。聚焦培養“新生代”“創二代”雙創人才,拓展企業家培育思路,舉辦企業家故事會,探索設立“新領導者俱樂部”,組織赴發達地區、知名高校和大型企業學習考察,打造具備戰略眼光的青年企業家隊伍;對接湖北“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發揮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各類創新平臺引才育才功用,更好推動人才引領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外辦、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團市委及相關單位)

(三)引育鄉賢專才助力發展。聚焦吸引“新鄉賢”人才,實施市民入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探索完善回鄉創新創業扶持辦法,引導離退休干部、專家、優秀農民工、企業家等“新鄉賢”回家鄉建故鄉。聚焦培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業務專才,設計實施特色育才項目,統籌推進文化旅游、農業農村、教育衛生、社會工作等領域實用型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隨州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市衛健委)

二、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作用

(一)用好重點人才專項。積極對接楚天英才計劃、科技高峰人才培育計劃、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雙創戰略團隊計劃等省級重點人才專項,大力爭取“科技副總”服務中小微企業、院士專家企業行、科技專員等項目選派專家,加快推進市級“科技副總”等本地項目。加強選派專家服務企業績效管理,服務期內定期組織考核,重點評估專家“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情況,對獲評優秀等次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人社局)

(二)支持智力成果轉化。企業引進專汽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精細化工、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專家及其團隊,實施具體研發項目,入選國家級人才科技類重大專項的,給予50萬元項目資助;入選省級人才科技類重大專項的,給予30萬元項目資助;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廣闊并在成果轉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給予20萬元項目資助。(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科協,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三)建強創新發展平臺。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獨立或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新建一批創新平臺。除《隨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隨政發〔2021〕18號)中獎勵的平臺外,對經認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臨床重點???,按照國家級平臺20萬元、省級平臺10萬元的標準給予資金資助。每2年組織開展1次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運行績效評估,對優秀平臺給予5萬元經費資助。支持市級各類創新平臺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科協)

(四)鼓勵儲備緊缺人才。支持市場化引才,我市企業通過獵頭公司引進年薪30萬元以上人才的,單個人才按獵頭費用50%、最高20萬元標準給予補貼。鼓勵我市非公企業引進大學畢業生、海外留學生,提前培養儲備事業發展所需的青年人才,本科以上學歷全日制大學畢業生、海外留學生與我市非公企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并實際工作滿1年,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引才補貼。引導我市企業加強大學生實習實訓工作。(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三、大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在企業人才等部分領域淡化學歷、職稱等傳統評價要素,探索將實際貢獻、收入水平等市場化要素作為人才評價激勵的重要因子,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在非公企業實際從事企業管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領域工作滿1年,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高端人才,個人年綜合所得50萬元(含)—100萬元(不含)以內的,每年給予3萬元獎勵;個人年綜合所得100萬元(含)以上的,每年給予5萬元獎勵。獎勵最長期限為3年。個人綜合所得以稅法規定為準。(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二)促進技能人才振興。傳承工匠精神,加大技能人才支持力度,對獲得省級以上技能人才稱號或技能大賽表彰獎勵的高技能人才,按照上級獎勵資金50%、最高10萬元標準給予配套支持。引導我市職業(技工)院校對接企業人才需求,設置相應專業學科,有針對性地培養重點產業技能人才,對被認定為“湖北省品牌專業”的,給予10萬元資金資助。(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選樹優秀人才典型。每年評定若干名“隨州市有突出貢獻外聘專家”,重點鼓勵與我市聯系緊密、合作成效顯著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入選者給予10萬元獎勵并授予“隨州市榮譽市民”稱號。每年評定5名“隨州市青年拔尖人才”,重點鼓勵40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入選者給予1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申報省級相關人才項目。(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團市委、市科協)

四、不斷加強人才生活保障

(一)發放人才生活補貼。為縮小與發達地區的起薪差距,我市企事業單位引進的國家級領軍人才、省級領軍人才,分別按每年5萬元和3萬元標準給予生活補貼;我市非公企業引進的人才,按博士或正高級職稱每年2.4萬元、碩士或副高級職稱每年1.2萬元、本科或中級職稱每年0.6萬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教育、醫療衛生、科研院所等公益類事業單位引進的人才,按博士或正高級職稱每年2.4萬元的標準給予生活補貼。生活補貼發放最長期限為3年。(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二)健全住房保障體系。選擇居住條件較好的區域,通過新建、購置、劃轉等方式,每年集中建設儲備一批“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保障來隨創業就業各類人才過渡性居住需求。房源不足時,按企業引進博士或正高級職稱人才每年1.2萬元、碩士或副高級職稱人才每年0.96萬元、本科或中級職稱人才每年0.6萬元的標準發放租房補貼。租住人才公寓和領取租房補貼最長期限為3年。面向短期來隨服務的各類專家,擇優選取定點賓館,提供每年累計不超過30天的免費住宿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建人才公寓,完善生活配套設施,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10萬元獎勵。支持人才在我市購房定居,企業引進人才首次在隨州境內購買住房的,按博士或正高級職稱5萬元、碩士或副高級職稱3萬元、本科或中級職稱2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旅局、隨州國投公司,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三)強化其他生活保障。認真落實湖北省“楚才卡”實施辦法,探索建立炎帝人才服務一卡通制度,全方位強化人才生活保障。完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用好人才子女入學機制,妥善解決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問題。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醫療保健制度,在各級定點醫院設立就診綠色通道,優化人才診療流程。在我市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其配偶、子女來隨就業的,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支持。(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五、切實優化人才管理服務

(一)健全人才信息庫。開發人才信息系統,健全隨州人才信息庫,準確掌握我市在外優秀人才和市內優秀人才資源底數。依托外地隨州商會建設人才工作聯絡站,收集在外優秀人才信息,開展招才引智工作,成效顯著的當年補助2萬元工作經費。定期舉辦隨州高質量發展人才論壇,切實用好人才信息庫資源。(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政數局)

(二)加強人才團結引領。進一步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著力解決人才重大關切問題,持續做好各類人才教育培訓、政治理論研修和專家休假體檢慰問等工作。加大人才宣傳力度,組織新聞媒體開設專欄加強對我市各行業杰出人才的宣傳報道,并在評先表彰、推選“兩代表一委員”等方面向優秀人才傾斜,進一步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政府和管委會)

(三)充分發揮隨智產業發展研究院(隨州)有限公司作用。依托隨智產業發展研究院(隨州)有限公司探索建設國企性質人才集團,拓展和做實引才聚才相關服務項目,將人才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融合在一起,打造全鏈條人才服務平臺,每年根據考核評估情況,給予隨智產業發展研究院(隨州)有限公司最高30萬元的運營經費支持。大力推廣“公聘民用”引才模式,引進人才滿1年的非公企業,按博士或正高級職稱3萬元、碩士或副高級職稱2萬元、本科或中級職稱1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國資委、隨州國投公司)

本措施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有效期5年。所需資金由市、縣(市、區)財政分級承擔,其中,人才購房補貼、租房補貼、企業自建人才公寓獎勵由屬地財政負責保障;智力成果轉化項目資助、儲備青年人才補貼、高端人才獎勵、人才生活補貼由市級財政和縣(市、區)級財政各承擔50%;其他支持政策所需經費以及人才工作日常辦公經費從市人才專項經費中列支。社會組織可參照企業享受人才生活補貼和住房保障相關優惠政策。我市其他政策與本措施有重復、交叉的,按照“從優、從高、不重復”的原則執行。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亚洲精品网国产